政府信息公开
应急预案
费县特殊教育学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25-05-28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fxjyj/2025-000049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5-05-28
 文  号   发布机构  费县教体局  有效日期 
 信息类别   公开范围  全社会
 公开程序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第一条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干旱、雷电、地震、山体滑坡、地陷、海啸等。这些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切实做好我校极端天气条件下次生事故的预防工作,确保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极端天气应急预案

第二条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

(一)Ⅰ级事件:是指学校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害,对本地区的教学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

(二)Ⅱ级事件:是指对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较大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

(三)Ⅲ级事件:是指对个体造成的损害,对学校教学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自然灾害。

第三条应急响应

(一)应急反应

1.预报后的应急反应

市政府发布自然灾害预报后,各教育行政部门即可宣布预报区进入预备应急期。

预报区各教育行政部门的预备应急反应主要包括: 根据当地政府统一部署,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发布躲避通知,必要时组织避灾疏散,并检查、落实预案的执行情况;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监测工作,做好抢险救援等应急准备工作;防止自然灾害谣传或误传,避免发生衍生灾害,保持社会安定。

2.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反应

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后,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教育系统的应急工作。并根据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Ⅰ级事件的应急反应

各教育行政部门救灾指挥部立即运作,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协助组织、指挥灾区教育系统自然灾害应急工作。

主动与灾区取得联系,及时了解灾情及灾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运转能力,并据实部署工作。

视需要调用(组织)力量到灾区协助或具体组织开展应急救灾工作。

在灾害应急期内,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灾情和救灾情况。

Ⅱ级事件的应急反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迅速组织进行人员抢救工作;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灾区教育行政部门对灾区进行援助。

由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的自然灾害应急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救灾指挥部迅速报告灾情,市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根据报送的灾情情况汇总、分析后确定应急工作规模,并报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厅。

Ⅲ级事件的应急反应

受灾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收集本行政区域内教育机构灾情,并及时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在灾害应急期内,及时向市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灾情和救灾情况。

(二)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首先做好本单位的抢险救灾及自救互救,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立即开展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城市基础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粮食食品物资供应,灾民安置,维护社会治安,消防,次生及衍生灾害防御,灾害损失评估,应急资金调配和宣传报道工作。

第四条应急措施

(一)当雾、雪、暴雨、雷声、大风、严寒冰冻、高温等极端天气发生和出现时,学校先组织电路电线进行安全检查。

(二)如果极端天气警报为红色警报以上的,报主管部门同意后取消极端天气期间学校的师生活动。

(三)加强极端天气期间学校的值班,每一时段均安排一位教师在校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领导汇报,领导通讯工具和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

第五条学校及时掌握和处理因恶劣天气造成的安全隐患。

(一)学校要每天要及时收听、收看、接收天气消息,及时掌握恶劣天气信息。根据不同级别的恶劣天气状况,适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极端天气影响学生正常上、下学通行情况下,经教育局同意,学校可以调整作息时间,采取停课、提前放学、延时放学、通知家长接送、教师护送等安全措施。

(二)学校在遇有天气突变、大风天、雷暴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及时同家长取得联系,务必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并随之天气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三)学校要及时提醒接送学生家长,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若极端恶劣天气给学校教育设施造成重大影响,在极端恶劣天气过后,学校要立即开展自救减灾工作,及时组织教职员工清扫校园,确保校内学生通道畅通。校园内的重要部位设立警示牌,高危险部位人员撤离,用警戒线、防护网封闭,必要时设专人看管,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要开展多各形式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第六条工作要求

(一)学校要加强极端天气期间值班值宿和安全保卫工作,做到24小时有人在岗。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二)做好安全隐患排查,预防次生灾害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四)落实责任追究制。各单位领导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对因渎职或管理不善造成不良后果的,学校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