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安全制度
费县杏坛学校实验课安全管理制度
2025-05-27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fxjyj/2025-000034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5-05-27
 文  号   发布机构  费县教体局  有效日期 
 信息类别   公开范围  全社会
 公开程序 

一、总则

实验室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二、安全组织与职责

(一)学校层面

1.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实验室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组织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并定期向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实验室层面

1.每个实验室设立实验室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本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自查自纠工作,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实验室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本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药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在实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实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三、实验室安全设施与环境

(一)安全设施配备

1.实验室应根据实验性质和特点,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灭火器、消火栓、灭火沙等)、安全防护用品(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通风换气设备、紧急喷淋装置、洗眼器等,并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2.安全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消防器材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安全防护用品、通风换气设备、紧急喷淋装置、洗眼器等设施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计划,并做好记录。

(二)实验室环境管理

1.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卫生,实验台面、仪器设备、地面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实验室内不得堆放与实验无关的杂物,实验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2.实验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期进行通风换气,防止有害气体积聚。对于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物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并确保通风橱的正常运行。

3.实验室应合理布局,实验仪器设备、试剂药品等应摆放整齐,便于操作和管理。实验室内的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物品,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

四、实验室安全用电管理

(一)用电线路与设备

1.实验室用电线路和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电气安全标准和规范,由专业电工进行安装和维护。不得私自拉接电线、改装电气设备,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电气产品。

2.实验室应根据实际用电需求,合理配置配电箱、插座等电气设备,确保用电负荷满足实验要求。配电箱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和维护的位置,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插座应固定安装,不得使用移动插座,确需使用时,应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移动插座,并确保其连接牢固、使用安全。

(二)安全用电操作

1.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使用电气设备前,应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插头、插座等是否完好无损,确认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过载运行、违规操作电气设备。

2.严禁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电气设备,如遇电气设备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严禁用水灭火。

3.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气设备的电源开关,拔下插头,防止设备长时间通电引发安全事故。

五、实验室防火防爆管理

(一)易燃易爆物品管理

1.实验室应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和储存量,确需使用的,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采购、运输、储存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应存放在专门的库房或储存柜内,实行分类存放、专人管理,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2.易燃易爆物品的领用应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由使用人员填写领用申请表,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批后,到库房领取。领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泄漏、爆炸等事故发生。

3.易燃易爆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应远离火源、热源,避免阳光直射,严禁在实验室内进行易燃易爆物品的加热、蒸馏等操作。如确需进行此类操作,应在专门的通风橱或防爆实验室内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防火防爆措施

1.实验室应加强防火防爆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火防爆意识。定期组织开展防火防爆演练,使师生熟悉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和逃生技能。

2.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爆设施,如防火门、防火墙、防爆电器设备等,并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行正常。严禁在实验室内使用明火取暖、做饭,如需使用明火进行实验,应事先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3.定期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爆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应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六、实验室防水防盗管理

(一)防水管理

1.实验室应加强对用水设施的管理,定期检查水龙头、水管、水槽等设施是否完好无损,有无漏水现象。如发现漏水,应及时进行维修,防止因漏水导致仪器设备损坏、实验数据丢失等事故发生。

2.实验室内不得随意堆放杂物,保持排水通道畅通。严禁在实验室内使用大功率热水设备,如需使用,应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在进行涉及大量用水的实验时,实验人员应密切关注实验过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水溢出,造成安全事故。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关闭水龙头,切断水源。

(二)防盗管理

1.实验室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安装必要的防盗设施,如防盗门、防盗窗、监控摄像头等,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实验室门窗应及时关闭,钥匙应由专人保管,不得随意转借他人。

2.贵重仪器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应存放在专门的保险柜或库房内,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下班前,实验人员应检查实验室门窗是否关闭,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是否妥善保管,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3.加强对实验室周边环境的巡查,发现可疑人员或情况应及时报告保卫部门。如发生盗窃案件,应保护好现场,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报案。

七、实验室防污染管理

(一)化学废弃物处理

1.实验室应建立化学废弃物管理制度,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化学废弃物应分为一般化学废弃物和危险化学废弃物,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容器内,并贴上明显的标签,注明废弃物的名称、成分、产生时间等信息。

2.危险化学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实验室不得将危险化学废弃物随意丢弃或排入下水道,严禁私自处理危险化学废弃物。

3.一般化学废弃物的处理应遵循环保原则,尽量进行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对于无法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的一般化学废弃物,应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统一处理。

(二)生物安全管理

1.涉及生物实验的实验室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生物安全培训,熟悉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

2.生物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等,并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行正常。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防止生物污染和疾病传播。

3.加强对实验动物的管理,实验动物的饲养、使用和处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实验动物房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防疫,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八、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一)安全检查制度

1.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应每月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负责人应每天对本实验室进行安全自查。

2.安全检查应制定详细的检查清单,涵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设施配备、仪器设备运行、用电用火安全、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化学废弃物处理、生物安全管理等。检查过程中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记录并提出整改意见。

(二)隐患排查治理

1.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立即整改,较大安全隐患由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督促整改,重大安全隐患由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

2.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确保整改效果。

九、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一)应急预案制定

1.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灼伤、生物污染等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流程。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并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2.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本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备案。应急预案应在实验室显著位置张贴,便于实验室人员熟悉和掌握。

(二)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如切断电源、气源、火源,疏散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等,并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和学校相关部门。

2.学校相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应急救援队伍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救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