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费县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靳更喜解读《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费县农村产权价值转化赋能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 ||||||||||||||||||||||||
2024-07-16 作者: 点击数: | ||||||||||||||||||||||||
|
||||||||||||||||||||||||
政策咨询电话:0539-5027070 现场咨询:费县沂蒙路209号 解读人:费县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靳更喜 县政府网站: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破解农村产权拓展转化的“堵点”、乡村振兴投入不足增收乏力的“痛点”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抵押、授信、贷款的“难点”问题,我县出台了《费县农村产权价值转化赋能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加深对《实施方案》的理解,我们邀请费县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靳更喜解读有关政策。首先,请靳主任介绍一下开展“农村产权价值转化”的出发点是什么? 靳更喜:农村产权价值转化是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潜能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费县已经相继开展了“美德积分转化、生态价值转化、科技价值转化”等机制试点,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已充分享受到改革红利,具备了进一步探索农村产权价值转化路径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开展农村产权价值转化工作,主要目标是深度盘活农村各类资产资源,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是优化农村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活力的关键举措。 一是中央有部署。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农村产权价值转化工作进行了部署。2023年,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印发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潜能,全面提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发展质量。” 二是现实有需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乡村振兴投入不足、活力不强,村集体农民增收乏力等“痛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抵押难、授信难、贷款难等“难点”;农村产权交易、转化渠道不畅等“堵点”,需要重点关注、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三是群众有期盼。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创造者,期望能够深度参与乡村产业振兴,但由于政策执行及自身原因,其主体作用发挥受限。 县政府网站:开展“农村产权价值转化”预期成果有哪些? 靳更喜:费县立足本地农村资源丰富多样的优势,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促进农业产业化。费县在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价值转化体系后,推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现“细碎化”资源整合聚集,助推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了农业综合竞争力。例如:东蒙镇后石沟村由党支部领办果蔬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资金和土地入股,与14个种植大户联合建设400亩高效农业基地,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再如,东蒙镇杨家庄村流转土地300亩,与临沂农发集团联合建设蔬菜大棚,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促进资源向资本转化。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体、农户拥有的农村产权进入运营服务中心流转交易。实行农村产权交易“六统一”模式,即统一管理体制、统一交易范围、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制度流程、统一交易监管,有效解决农地流转信息不畅、配置不佳、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村集体、农户参与,因地制宜发展多元业态,在农业、文化、旅游之间,在乡土意境、休闲度假等生活生态之间,探索农村产权价值转化助力乡村融合发展新路径。 三是破解农村资产资源抵押贷款“难题”。针对农村设施农业大棚所有权、农作物收益权、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的(所有权)使用权等10类资源资产,以租赁、入股、担保、抵押、授信等形式进行收储、盘活、经营、开发,推进农村产权价值转化。目前,已成功运作“农证贷”“种植贷”“养殖贷”“品牌贷”等产权赋能金融信贷业务260余笔。其中,“豆黄金”食品加工、“石上花开”民宿集聚区、“云瀑洞天”景区分别获得抵押贷款授信1800万元、230万元。又如:胡阳镇恒发牧业通过活体抵押的形式,获得了XXX万低息贷款,解决了企业资金缺口难题。四是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将土地向合作社流转,一些村落更是实现整村土地入社,这一举措极大地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直接依赖,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例如,上冶镇发挥西葫芦品牌效应,探索“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流转土地推动西葫芦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以金蛋、彩绘娃娃等6大类石膏制品的主导产业,其中金蛋年产量约3亿枚,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该村围绕产村融合发展定位,探索“强村公司+共富工坊”模式,盘活闲置学校及农房,规划水湖金蛋创意产业园,建设金蛋展销中心、仓储中心、物流中心和产品陈列馆、创意研发馆、电商服务馆,构建金蛋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县政府网站:对于费县农村的产业发展,方案将如何通过农村产权价值转化赋能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靳更喜: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前提下,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集中收储零散资源,以租赁、入股等形式实行连片整合、系统优化、配套升级,激发农村零散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实现“细碎化”资源整合聚集,助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了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比如,山东胡阳喜柿农业有限公司由6个村联合成立党支部领办的村级“共富公司”,流转村级零散土地150亩,投资550万元建设西红柿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新建冬暖式大棚16个,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年产值800万元,村集体年增收入45万元。再如,东蒙镇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国企+农户”运营模式,创新“保底+分红”阶梯递进收益分配机制,带动220余农户年增收5万元。 政府网站:费县农村产权价值金融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将如何发力? 靳更喜:借助农村产权价值赋能试点这个平台,立足我县农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与金融创新赋能,以金融赋能提升“粮食生产、乡村建设、特色产业”水平,促进城乡融合一体发展。 一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探索高标准农田管护保险新路径,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探索“政策性金融+基层党组织”新模式,建设智慧农作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深化实施“百千工程”,推动乡村提档升级;积极稳妥推动“按揭农业”“共富公司”“共富工坊”试点建设,探索“两租两返”“保底+分红”等收益模式,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以金融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加大设施农业大棚登记颁证和“农证贷”金融转化贷款、特色农业保险等推广力度,通过“智慧冷链物流”“科技示范园”“智慧牧场”“产地仓”等项目建设,引导主体和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城乡土地等要素交换流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相关文章: 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费县农村产权价值转化赋能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