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保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结合我县实际,县民政局起草了《费县城乡道路命名工作方案》,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28日。
电子邮箱:fx5221719@163.com
通信地址:费县司法局备案审查科
邮编:273400
电话:0539-2651758
费县司法局
2024年10月28日
费县城乡道路命名工作方案
(草案)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一条 工作背景 2
第二条 工作目的 2
第三条 指导思想与命名原则 2
第四条 命名依据 2
第五条 命名范围 3
第六条 工作目标 3
第二章 费县城镇道路命名规则指引 5
第七条 命名基本原则 5
第八条 道路专名原则 5
第九条 同片区道路专名系列化命名原则 5
第十条 道路通名原则 6
第十一条 道路分段命名原则 7
第十二条 地名采词库的建设 7
第十三条 规划区命名指引 8
第三章 历史地名使用原则 26
第十四条 历史地名使用原则 26
第四章 命名方案及示意图 28
第十五条 费县城乡道路命名方案 28
第五章 附则 7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工作背景
(一)乡村发展的需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道路作为乡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村民日常出行、农产品运输等重要功能,更是乡村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为乡村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命名,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传承乡村文化的需要
费县是千年古县,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名资源。通过为道路命名,可以充分挖掘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魅力。例如,以乡村的历史典故、传统村落、特色产业、自然景观等为道路命名,既可以让人们了解乡村的历史和文化,助力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又可以增强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三)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新修道路、桥梁不断涌现,新地名将不断产生,老地名会不断消失,部分道路命名、更名不及时、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随意命名、重复命名的问题,重名同音、名不副实的命名时有出现,这些变化都对地名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城镇道路命名方案编制工作,可以对现存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审视,通过合理的规划命名调控与时序安排,逐步补齐乡村地名管理短板,加强乡村地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使地名工作更规范、更合理、更有序,从而达乡村地名管理体系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高度一致性。
(四)完善地名管理的需要
准确的道路名称有助于提高乡村的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乡村规划、土地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准确的道路名称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外来游客和投资者来说,清晰的道路名称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乡村,为乡村的旅游发展和招商引资创造条件。
(五)加强乡村地名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在信息化时代,准确的道路名称对于乡村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通过为道路命名,可以为地图导航、物流配送等提供准确的信息,方便村民和外来人员的出行和生活。同时,也有助于乡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提升乡村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条 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乡村道路命名活动,促进乡村地名管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乡村地名信息在互联网地图平台全面准确规范标注,乡村地区出行导航能力显著提升。将乡村道路命名融入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做好品牌创建和信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第三条 指导思想与命名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地名管理条例》要求,遵循“好记好听好找”的道路命名标准,坚持前瞻性、规范性、科学性的原则,增强乡村道路名称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坚持历史继承与时代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挖掘启用历史地名,培育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地名,体现地方特色;坚持地方规划与实际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道路名称布局合理,词义贴切;坚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原则,命名要充分考虑群众意愿,符合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方便使用。
第四条 命名依据
1.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53号)
2.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民发〔2024〕14号)
3.费县各乡镇总体规划(10个)
4.费县县城总体规划
5.《费县志》《费县地名志》《费县水利志》、乡镇志等地方史志资料
第五条 命名范围
1.各乡镇驻地规划区
2.村庄内部路
3.村级公路
4.经济开发区、高铁片区
第六条 工作目标
以乡村地名管理、城乡建设规划和相关法规为依据,以提高乡村地名标准化水平、优化乡村地名环境、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为目标,以乡镇驻地街路巷、村庄内部路、村级公路为重点,通过编制命名方案,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名命名(更名)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实效性,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增强地名逻辑性,优化地名环境,挖掘和凸显本地的历史底蕴、地理特征、经济建设、文化氛围和社会发展等状况的地名资源,打造融乡土气、时代感、文化性于一体的现代乡村地名景观,发挥地名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 费县城镇道路命名规则指引
第七条 命名基本原则
道路名称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专名在前,通名在后,总体字数以3—5个字为宜,原则上不得超过6个字。
第八条 道路专名原则
道路命名,其专名应当遵守以下规则:
(一)含义明确、健康,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用词应坚持相对稳定、名符其实、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含义明确、易找好记的原则,符合我国语言习惯。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避免使用生僻字。
(三)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不以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命名。
(四)不以外国人名、地名或者汉译外语词语命名,切忌小地冠大名。
(五)不以企业名称或者商标名称命名。
(六)建成区内的道路名称不得重名、同音(支路、分段、数字序列等派生路名除外),确保道路名称指位准确。
第九条 同片区道路专名系列化命名原则
同片区道路系列化道路命名、更名,应从总体上把握道路名称的系统性、关联性、层次化。
1.使用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作为道路专名时,尽量使用同一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或使用不同行政区域同类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同片区走向一致道路的专名对应同类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以名山大川名称作为道路专名的,应为主干路及以上等级的城市道路。使用县域内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作为专名的道路,应位于相应自然地理实体临近区域内,紧邻自然地理实体的道路,可采用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加后缀方位词进行命名区分。
2.使用吉祥嘉言组词方式命名道路专名的,应寓意美好,与同片区内道路名称具有关联性。组词用字应具有历史文献、文化经典、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等明确出处。
3.使用数字序列化命名,应遵循统一、有序的原则。路网规整的棋盘式片区道路,可使用“专名+数字序号”进行命名,序号前可加方位词进行道路走向识别。序号的顺序,一般按照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的规律由小到大有序命名,方向倾斜的道路按倾斜度参照使用。以点、线、面状地物为居中方位,其外围(侧)道路使用数字序列化命名的,应按照由中向外的规律由小到大有序命名,中心两侧道路一般在数字序号前加方位进行识别。
第十条 道路通名原则
(一)保持通名的丰富性,用词要准确、规范,与道路的规格、功能、环境等相对应,一般为“大道”“路”“街”“巷”“胡同”等。
(二)道路通名的适用范围:
1.大道:道路红线宽度在55米以上(含55米),且起始于城市重点地段。
2.路:道路红线宽度在20米以上(含20米)、55米以下。
3.街:道路红线宽度在10米以上(含10米)、20米以下。
4.巷、胡同:道路红线宽度在10米以下。
第十一条 道路分段命名原则
(一)道路断面形式一致且走向基本相同的一条连续道路,一般以同一名称命名。
(二)道路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或者有明显的自然地理实体作分界线,可以主要道路交叉口或自然地理实体为界进行分段命名。
(三)低等级道路与高等级道路相交,致使道路断面或路口形式发生明显变化的,可以明显分界点为界,对该低等级道路分段命名。
(四)道路弯度过大,走向发生明显变化的,应进行分段命名。
(五)“Y”形等异形道路,主要连通方向以同一名称命名,次要连通方向另取路名。
第十二条 地名采词库的建设
试行开放式地名采词制度,建设动态地名采词库。在充分调研县域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功能片区、民风民俗的基础之上构建费县地名采词基本库,作为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讨论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不断对基本库进行补充更新,形成动态地名采词库。
第十三条 规划区命名指引
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属中低丘陵地区,北部蒙山山脉横亘东西,南部山区属尼山山脉,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形成了山多水多岭多沟多的地貌特点。费县是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命名的“千年古县”,春秋时期称费邑,战国时期称费国,西汉初年置县,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文化灿烂辉煌。费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新兴工业强县,资源禀赋优越,板材、医药、新能源、有机食品等主导产业独具特色。
费县乡镇(街道)、功能区的道路命名,依托各自的历史人文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优势产业特色等地域条件,结合城乡建设规划,彰显各自的地域特色,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
(一)费城街道
命名资源:
1.文化资源:费城街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于元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据清代光绪《费县志》记载:"县城在古城北,元魏太和二十年筑,后移阳口山,隋开皇三年复治此城"。经过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期间,均为县治所在。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古祊城遗址、崮子商代遗址、清代万松山行宫等多处遗址,有颜真卿公园,宗教遗址丛柏庵等。费城抗日武装起义、费城战役、平息利尖固暴乱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在境内。
2.地域自然:境内大部分为山地丘陵,地势略呈南高北低,有钟罗山、文山、洞山等大小山头36座。境内河道为祊河水系,河流主要有温凉河、浚河、青龙河、神桥河等。小(二)型以上水库9座,其中许家崖水库为大型水库,是山东省八大水库之一。费城街道是中国奇石之乡、有中华奇石城、沂蒙石林等观赏景区。
3.产业特色:费城工业基础良好,初步形成了以建材、能源、新材料为主的产业体系,以新材料、仓储物流等产业为主的城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农业稳定发展,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黄烟、果品,果品主要种植品种有核桃、桃、山楂、葡萄、梨等,发展后乡土、王家庄蔬菜、新刘庄葡萄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先后获得全省美丽田园和山东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旅游资源丰富,费城街道是全省文明村镇、旅游强镇,全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全省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以鄪国古城、丛柏庵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以利山涧为代表的“旅游+现代农业”、以后乡土为代表的“旅游+教育”等旅游产业链条完善;商贸优势明显,境内有鲁南高铁费县站、费县汽车站,岚兖铁路横跨东西,蒙台公路纵贯南北,327国道穿越中部,东距京沪高速公路出口25公里,北距日东高速公路出口10公里,商贸物流发达、区位优势显著。
命名指引:综合考虑本地区地名现状特点,结合历史遗迹、传说故事、自然风光、特色产业等,同时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相关内容,命名时利用当地原有地名和特色,尽可能采用老地名、历史地名进行命名。
推荐采词:
1.历史文化:东周、弦歌、慕曾、仰圣、望沂、瞻蒙、宗鲁、万松山、颜真卿、丛柏庵
2.自然景观:温凉河、浚河、青龙河、钟罗山、文山、凉山、梨园、石林、奇石城
3.当地村名:团结、民主、石沟、同安、神桥、桃园、北岭、道沟
4产业特色:丰收、绿鲜、青优、爱禾、农珍、果缘
5.吉祥嘉言:平安、百福、鸿喜、家和
(二)上冶镇
命名资源:
1.文化资源:上冶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四五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上冶镇一直是鲁国重要附属国鄪国的都城所在地。春秋时期,鲁僖公时赐季友私邑于鄪,孔子也曾游历至此,有“堕三都”“辨羵羊”“三思而后行”等典故;历史名人辈出,如春秋时期孔子弟子仲由、高柴、冉求等为费宰,元朝时期一品宣武将军刘宽,清朝时涌现出的文化名人李恕、任毓秀等。境内有多处名胜古迹,包括春秋古城遗址、大型汉墓群、季桓子井、玉泉观等。其中,鄪国古城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地域自然:境内地势略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大部分为丘陵平原,境内水系有浚河、紫荆河、玉美河、洪河,北临上冶水库。
3.产业特色:上冶镇依托资源禀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造纸、木业、食品、养殖四大循环产业经济。培育食安九州“鄪国尚青”系列品牌蔬菜,“仲口香”西葫芦、紫锦葡萄、栗果栗香等特色农产品品牌,2023年“上冶西葫芦”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姚河村有百年竹枝扫帚制作技艺,已发展成为扫帚专门加工基地。顺和村借助电商平台,成为全国80%“金蛋”的产出地。
命名指引:根据本地区现状地名特点,结合“鄪国古都、工贸新城”的发展思路,以体现“古镇底蕴,重视创新创业,结合特色产业”为主要命名原则。
推荐采词:
1.历史文化:尊贤、春歌、德发、毕城(鄪城)、古城、九女坟
2.自然景观:浚河、紫荆河、玉美河、洪河、玉泉、枕流、圣井、凤凰山
3.当地村名:仲口、万仓、凌胜、民义、里仁、青太、宁国、兴国、水湖、
4产业特色:兴业、腾飞、锦绣、光明、果香
5.吉祥嘉言:永兴、富民、顺合、平安
(三)薛庄镇
命名资源:
1.文化资源:境内有《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旧址、八路军 115师司令部旧址、抗大一分校旧址、县烈士陵园、颜林等名胜古迹。有龙山文化遗址、汉墓等40余处,有唐代古银杏树、古槐树、板栗树王、桂花王等古树名木近百株。
2.地域自然:境内北部为蒙山腹地丘陵山区,南部为平原,有玉皇顶、望海楼、塔山、大青山、彩山、苍山、虎山等山峰,有薛庄河、黄埠西河、莲花河等河流。
3.产业特色:名优特产有金虫草、西红柿、西瓜、丰水梨、板栗等,被评为“中国板栗之乡”“中国西瓜之乡”“国家丰水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特色产业有蒙山黑山羊养殖、杏埠村柳编和起源于唐朝的薛庄酥火烧。
命名指引:根据本地区现状地名特点,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结合本地历史遗迹、山岭风光、地标村名、特色产业等元素进行命名。本着保护当地历史资源,方便当地群众日常生活的原则,本次命名将会利用当地原有地名和特色,构建具有传承文化、典故意义的道路名称。
推荐采词:
1.文化资源:双忠、颜公、抗大、白石屋、古台、火红峪、梧桐、马营、颜林
2.自然资源:吉山、彩山、大青山、五彩山、八里槐、松崖、金桂、红山、茂山、杏埠
3.产业特色:美栗、红果、银杏、果韵
4.当地村名:向阳、鲁阳、山阳、邱阳、高阳、城阳、安定、阳田、北平、大良、折彩峪子、卧龙、白马峪、兴隆、通太(太平)、大兴、阳口、新发、丁旺、胜粮、昌国
5.吉祥嘉言:富裕、兴隆
(四)探沂镇
命名资源:
1.文化资源:境内有许田故城遗址、明代凤山桥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富遗址、三南尹遗址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朱龙河传说等一系列民间故事。
2.自然资源:境内中东部为平原,西南部多丘陵、山地,西部自北向南有肖山、岩坡山、马山、崮山、方山等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有丰收河、朱龙河、祊河3条主要河流。
3.产业特色:木业为该镇特色产业,也是支柱行业。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形成高档家具集聚区、木业转型升级先行示范区和粘合剂化工产业园区三大园区,是中国木业特色小镇。
命名指引:考虑体现该区域现状地名特点,结合“木业小镇”的产业定位,以体现“转型升级、创新创业、开放合作、宜商宜居”为主要命名原则,同时结合本地区域文化,尽量利用老地名、历史地名衍生新地名,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道路名称。
推荐采词:
1.历史文化:许由、凤山桥、古泉、玉泉、暖泉(南泉)、西墠、石泉(石田)、鲁郎城、鸿胪寺
2.自然资源:肖山、岩坡山、岐山、旺山、崮山、方山、朱龙河、辉泉
3.产业特色:创新、创业、宜居
4.当地村名:任和、和乐、富贵、同乐、东升、王富、丰厚、长立、夏立、公进、甘林、沂艾、南阳
(五)朱田镇
命名资源:
1.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独特,此地在原始社会中期就有人类活动,苑上村出土文物《牛耕图》,曾被中学历史教材封面插图采用。境内有马口烈士纪念地、苑上商代文化遗址、汉代墓群、明代寺院和园林遗址。
2.地域自然:自然环境优美,有卧龙山、由吾崮、云天崮、琴泉、天镜泉等景观,有楼景洞旅游区、明石生态旅游区。
3.发展特色:境内盛产金银花,此外还种植核桃、茶叶、黄烟等作物。工业产业方面涉及光伏发电、物流运输、木业加工等领域,规划项目包括费县朱田镇光伏发电项目、保利物流园区、山东御华景宸生态农业观光园、服装加工产业园区等,旅游资源丰富,重点打造苑上知方温泉度假新村、明石塘—宁家沟—崔家沟旧址生态旅游区等。
命名指引:综合考虑本地区地名现状特点,以突出镇域山水特色、结合重点产业、体现发展战略为主要命名原则,同时注重保护启用老地名、历史地名,形成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地名命名规则。
推荐采词:
1.文化资源:左海、政德、长馨、乡贤、泗彦、由吾、苑上
2.自然资源:乾河、坤河、琴泉、天镜泉、百花泉、云天崮、长崮、胜山、楼景、花山、团山
3.产业特色:大理、由吾藕
4.特色村名:朱田、良田、小泉、石泉、元宝、知方、可乐、合义、久太、安家、大山河、明石塘、四亩地、水连峪、龙王口、泉子崖
5.吉祥嘉言:兴合、顺合、乐合、永安、兴隆、兴富
(六)梁邱镇
命名资源:
1.历史文化:梁邱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相传战国时该境域为梁王城,因此得名梁丘,后演化为梁邱。明清时期为古费县“平、仲、梁、冶”四大名镇之一。抗战时期为鲁南区党政军指挥中枢。境内有梁王传奇和柳毅传书等传说故事。
2.地域自然:境域属地山丘陵区,北部有老虎山、望海楼、大殿顶、团山子,南部有青龙山、尖子山、马头山、双山等山峰,温凉河流经全镇。
3.发展特色:农业兴旺,坚持“一村一品”,推动“丹彩红桃”“息城芋头”“梁邱蜜薯”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雁鸣湖村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农村电商繁荣,构建形成“镇有中心、村有站点”的一体化农村电商产业业态。旅游资源丰富,有望海楼、仙人洞、柳毅庙、双山水库、钓鱼台水库等风景区,有中共鲁南区委驻邵庄旧址、老虎山烈士陵园、邵庄古宅、黄沟玉皇殿等遗址遗迹。
命名指引:综合考虑本地现有地名特点,以遗迹、名人、传说故事命名,展示本区域的历史文化旅游特色,以山、水命名,展现本区域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同时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历史建筑、历史沿用名,形成符合本地区特色的道路命名规则。
推荐采词:
1.文化资源:梁王、梁邱、息城、关阳司、岳庙、柳毅庙、宝丰寺、燕山寺
2.自然资源:温河、温凉河、青龙山、老虎山、洞子崖、钓鱼台、温泉
3.产业特色:金银花、美栗、桃花
4.当地村名:桃园、花园、稻港、甘田、向阳、书房、天宝、三合、土门、石龙、香楼、上阳庄、松树园、马蹄河、官路顶、十里庙、山神庙、水帘洞、泉子崖、红花峪、桃花顶
5.吉祥嘉言:仁厚、龙翔、新泉
(七)新庄镇
命名资源:
1.历史文化:境内有抗战时期著名的“东流抗日自卫战”“官流庄惨案”及歼灭巨匪刘黑七的“柱子山战役”等革命遗址。
2.地域自然:境内多为丘陵山地,北部属低山丘陵区,南部属山前倾斜平原,地形总体上呈南高北低的走势。
3.发展特色:近年来新庄镇锚定“新型建材重镇”的战略定位,融入“探沂马庄新庄木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围绕新型建材、高端木业、总部经济三大板块,推动项目建设。紧扣“特色农业强镇、南部田园乡村旅游区”的目标定位,大力发展农业示范园区,依托柱子山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山上枣、岸边荷、水中鱼”的立体生态观光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费县甘薯、金银花、脆枣、溯源鸡蛋等传统农业品牌,初步形成“科技助力,产业兴旺”局面;率先开展美德信用转化机制建设,以普惠金融撬动社会治理,提升基层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命名指引:综合考虑本地区地名现状特点,以道路命名展示区域发展定位及特色,结合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地标村名、产业特色等典型因素,按照“定主题、分片区、相关联”的命名思路,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道路命名规则。本着保护当地历史资源,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的原则,命名中尽量使用老地名、历史地名。
推荐采词:
1.历史文化:蔇北崖(几辈崖)、驼驿、官里庄、清泉寺、东流、唐槐
2.自然资源:柱子山、大山前、岳山(月山)、崇山、芦山、梅齐崮、驼山、虎山
3.产业特色:枣林、枣园、枣安、金银花、藤韵、葡香
4.当地村名:石旺崖、大泉、泉安子、石牛、石亭、石龙、水牛石、白露
5.吉祥嘉言:兴旺、新照、永盛、信兴、义和、太和、祥和、丰厚、归仁、富隆
(八)马庄镇
命名资源:
1.历史文化:历史悠久,是费县最早的七个建制镇之一。境内有杨二郎劈山救母、汉武帝刘秀卸甲、许由隐居等传说故事。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曾是费县县委和费县第二抗日游击大队驻地,发生过陈家围子伏击战、马庄战斗等战役,流传有“光山之子”“三兰支前”等抗战故事。
2.地域自然:地处尼山山脉腹地,以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有居林山、光山、玉皇顶等山峰,主要河流有涑河、洗耳河。
3.发展特色:有黄烟、核桃、黑木耳特色农业,其中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投资打造“核韵山乡 流苏古村”为主题的土山后省级美丽乡村,有千年流苏核心区、南部楸林健身休闲区等景点。木业产业兴盛,为费县木业产业发展核心乡镇之一。
命名指引:综合考虑本地区地名现状特点,充分挖掘本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自然资源,利用历史遗迹、传说故事、自然风光、特色产业,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乡村旅游等元素命名。命名时尽量挖掘延伸老地名、历史地名,保留地名文脉。
推荐采词:
1.历史文化:饮马、王大夫、金雀埠(大井头)、卸甲、百合峪(北海峪)、西南峪
2.自然资源:涑源、涑河、箕山、许由洞、洗耳河、光山、兰山、荣茂山、芍药山、磨其山、方山、团山、石河、南泉
3.产业特色:核韵、核源、核悦、流苏
4.当地村名:水泉、古口、牛田、沾花、双桥、长丰、暖泉(南泉)、梨湾、天井汪、莲花庄、鱼林山、安山东、旺泉子、梧桐峪、牛角峪、楼子峪、核桃峪、红花峪、红果峪
5.吉祥嘉言:金峪、仁和、金石峪、裕民、富民
(九)胡阳镇
命名资源:
1.历史文化:境内有保留完整的隋开皇六年(586年)的城头长兴造像碑,镇东北玉米庄遗址为汉代宋代遗址。
2.地域自然:地形属东蒙山前倾斜平原,吉山为境内最高点,有薛庄河和胡阳河。
3.发展特色:西红柿产业优势突出,是鲁南地区最大温室西红柿生产基地,打造省级西红柿全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构建了集“品种+种植+加工+流通+品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境内建有费县通用机场。
命名指引:综合考虑本地区地名现状特点,结合“新型工业重点镇、现代农业示范镇、通航产业特色镇”的发展定位,充分考虑本地区文化特色、自然景观、产业特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时代、新思想、新梦想主旋律,兼顾老地名、历史地名挖掘利用,制定胡阳镇道路命名规则。
推荐采词:
1.历史文化:福胜院、长兴碑、邹城、兴圣寺、双秀(文武双秀匾)、三圣堂庙
2.自然资源:吉山、三河
3.产业特色:柿贵(石贵)、茂盛、东风、
4.当地村名:胡阳、新阳、金阳、山阳、农立(努力)、四九庄、茶树庄、义马(养马庄)
5.吉祥嘉言:永旺、新和、新胜、新兴、兴胜、义和、多富、团结、固安、幸福、万福、永睦(玉米庄)
(十)石井镇
命名资源:
1.历史文化:文化底蕴丰富,革命历史悠久。境内有古翼城遗址、荆山寺遗址、上庵里遗址等,有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驻地遗址、解放战争时期鲁南军区后勤部医院遗址、费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遗址等。
2.地域自然: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四周群山环绕。山脉主要有阴阳寨、麦茬山、泉崮山,其中泉崮山境内最高峰,境内河流主要有石井河,芦河、洞山河、银河、大安河等。是费县与枣庄山亭区的界山,有“临沂影壁墙”之称。
3.发展特色:注重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培育种植黄烟、花椒、黄桃、小米等农作物,“石井花椒”入选2023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动新能源产业建设,光伏发电与风电利用互补共建,逐步实现传统农业特色乡镇到特色新能源小镇的转型升级。立足打造“矿业经济新区、新型能源之乡”,推动矿业项目发展;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研学“打卡点”,形成以红色文旅为特色的高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命名指引:综合考虑本地区地名现状特点,结合石井镇自然人文景观、区域发展定位,以道路命名助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为编制思路,构建具有石井特色的道路命名规则。
推荐采词:
1.历史文化:石井、翼城、荆山寺、红韵
2.自然资源:芦河、洞子河、银河、青龙山、吉山、泉崮山
3.产业特色:风车、金叶
4.当地村名:高桥、板桥、高岩、龙衣、花果、莲花、香城
5.吉祥嘉言:安乐、大安、同兴、富兴、龙泉
(十一)东蒙镇
命名资源:
1.地域自然: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为山地,中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境内河道属沂河水系,河流主要有浚河。
2.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悠久,台子沟出土的徐子汆鼎为春秋战国时期蒙山祭祀用品,为国家一级文物。
3.发展特色: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北依蒙山,南傍浚河,北部山区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浚河沿岸蔬菜种植条件优越。境内有国家AA级红山前万亩山楂园旅游区、AAAA级云瀑洞天风景区和按照AAAAA级打造的银座天蒙旅游区。
命名指引:考虑本区域地名特点,以道路命名助推东蒙镇山水旅游发展,结合东蒙镇相关文物遗迹、传统文化、山水风光、村标地名、产业特色等典型元素进行命名。本着保护当地历史资源,方便当地群众日常生活的原则,本次命名将会利用当地原有地名和特色,尽可能采用老地名、历史地名进行命名。
推荐采词:
1.历史文化:吴圣、云溪、太白、顺阳
2.自然资源:天蒙、沥水崖、温泉、塔山、台子、指动石
3.产业特色:红果、栗香
4.当地村名:龙雨、龙岗、花坡、小贤河、响水沟、贺乐石、北齐沟(北石沟)、钓鱼台、红石棚、白埠、武家汇
5.吉祥嘉言:兴隆、丰收、欢庆、保安、新安、新兴、安家、家兴、青太、台乐、永睦(永目)
(十二)大田庄乡
命名资源:
1.历史文化:大田庄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蒙山第一关紫荆关、蒙山第二高峰玉柱峰、朝阳洞、大汪、曲流涧、霸王弓、百年紫藤等;红色底蕴深厚,有抗大一分校旧址、英雄王杰展览馆等,其中抗大一分校旧址,是费县最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基地。
2.地域自然:大田庄乡位于费县最北部,居蒙山天蒙之阳,东连费县天蒙景区、接蒙阴云蒙景区、西邻平邑龟蒙景区,全域地处蒙山保护区,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吧”之称。北部为蒙山山地,山势雄伟,林木葱郁,西部为山下平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境内河道属沂河水系浚河支流由北而南,入上冶水库。
3.发展特色:提升农文旅融合质效,持续盘活闲置宅基地,依托水润蒙山、梵心听雨高端餐饮等项目建设,加快“沂蒙乡愁”系列民宿建设,听山居、风雨筑等民宿完成建设、升级,开始运营,提升全乡农文旅融合发展质效。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加快万亩中草药种植加工、恒崮农产品加工、中华蜜蜂大世界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争创全国蜜蜂特色小镇。
命名指引:考虑本区域地名特点,以道路命名助推大田庄乡农文旅融合发展,结合本区域相关传统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村标地名、产业特色等典型元素进行命名。同时注重保护启用老地名、历史地名,形成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地名命名规则。
推荐采词:
1.历史文化:掌枢院
2.自然资源:玉柱峰、霸王弓、朝阳洞、神仙缸、峨山
3.产业特色:红果、栗香、紫荆
4.当地村名:五圣堂、青云、齐鲁地、团圆店、安太、渐富
5.吉祥嘉言:顺河
(十三)经济开发区
区域特色:以建设“一流特色生态园区和费县工业新城”为目标,主动对接全市相关主导产业,基本建成以木业家具、医药化工、机械制造、金属镁等产业为主,各具特色且配套联动的产业格局,形成医药生物、新材料、机械制造、木业家具等为主导的四大特色产业。
命名指引:综合考虑本地地名现状特点,立足区域发展定位,适当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元素,按照规律性、层次性、序列性原则,制定本地区道路命名规则。
推荐采词:
1.历史文化:瞻蒙、望沂(夷)、仰圣、映文、古费(鄪)、忠义、锦川、思圣、宗鲁、弦歌、慕曾
2.自然资源:玉柱峰、钟罗山、文山、塔山、玉皇顶、望海楼、岐山、杏山、吉山、霸王弓、五彩山、云天崮、泉崮山、柱子山、梅齐崮、巨龙山、虎山、花山、凤山、雁坡山、青山、祊河、浚河、温河、涑河、泇河、玉美河、洗耳河、朱龙河
3.当地村名:岩坡、肖山、北徕庄铺
4.吉祥嘉言:成业、恒业、展业、振业、创新、创业、创优、创先、迅达、腾飞
(十四)高铁片区
命名资源:该区域紧邻高铁站和高速出口,新327国道贯穿东西,与老城区空间联通,处于西部工业隆起带的核心区,周边已布局能源、新材料基地以及红云小镇、奇石文化公园等景点。按照“高铁枢纽、文化小镇”发展思路,规划“一带一园区”建设蓝图,旨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红云小镇为依托,推进中华旅游文化园建设,推进健康养老中心项目建设。
命名指引:综合考虑本地地名现状特点,结合本地区发展定位,以“体现历史文化、创新创业产业、康养产业”为主要命名元素,适当融入新时代社会发展理念,制定本地区道路命名规则。
推荐采词:
1.历史文化:瞻蒙、望沂(夷)、仰圣、映文、古费(鄪)、忠义、锦川、思圣、宗鲁、弦歌、慕曾
2.自然资源:玉柱峰、钟罗山、文山、塔山、玉皇顶、望海楼、岐山、杏山、吉山、霸王弓、五彩山、云天崮、泉崮山、柱子山、梅齐崮、巨龙山、虎山、花山、凤山、雁坡山、青山、祊河、浚河、温河、涑河、泇河、玉美河、洗耳河
3.产业特色:石海、石林、石棚、石韵、金石、红果、核韵、美栗、柿红
4.吉祥嘉言:成业、恒业、展业、振业、创新、创业、创优、创先、迅达、腾飞
第三章 历史地名使用原则
第十四条 历史地名使用原则
(一)历史性原则
尊重历史真实性,所选用的历史地名要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和依据,确保真实反映乡村的历史发展脉络。在命名运用中,注重对历史地名的含义和背景进行准确解读,避免出现错误使用或曲解历史的情况。
(二)传承性原则
优先选择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如与历史事件、名人典故、传统习俗等相关的地名,以传承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稳定性原则
确定使用某个历史地名进行道路命名,应尽量保持其稳定性,避免频繁更改,以免给村民和外来人员带来不便。对于已经被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历史道路名称,应在新的命名方案中予以保留或适当调整,以延续历史记忆。
(四)实用性原则
使用历史地名时需确保道路名称简洁明了、易于识别和记忆,方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可以结合现代的命名方式,如在历史地名后加上方位词或数字等,提高道路名称的实用性。
(五)协调性原则
历史地名应用应与乡村发展方向、功能布局等整体规划相协调,使历史地名与现代乡村建设相得益彰。避免因历史地名应用与乡村规划冲突而造成麻烦和资源浪费。
(六)广泛征求意见
在确定使用历史地名进行道路命名之前,应广泛征求村民、专家学者、相关部门等各方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确保命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四章 命名方案及示意图
第十五条 费县城乡道路命名方案
行政区 | 序号 | 所在区域 | 道路编号 | 拟命名名称 | 名称含义 | 道路基本情况 | 备注 | |||
走向 | 起、止点 | 长/米 | 宽/米 | |||||||
费城街道 | 1 | 城北村 | 1 | 兴业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起垛庄老街,东至张台线 | 361 | 4 | |
2 | 兴城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起垛庄老街,东至张台线 | 353 | 4 | ||||
3 | 古槐路 | 因此路有古槐树,故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293 | 4 | ||||
4 | 集市路 | 因此路通市集,故名。 | 东西 | 西起市集,东至丝绸路 | 533 | 4 | ||||
5 | 城北大街 | 为本村中心街,故名。 | 东西 | 西起市集,东至方曹路 | 1770 | 6 | ||||
6 | 永城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北起方曹路,南至村南 | 557 | 6 | ||||
7 | 幸福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北起方曹路,南至村南 | 549 | 4 | ||||
8 | 惠民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09 | 4 | ||||
9 | 垛庄老街 | 为本村老街,以历史地名命名。 | 南北 | 兴业路至村南 | 1360 | 6 | ||||
10 | 圩砦路 | 因本村曾建有圩砦,此路有遗址,故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05 | 4 | ||||
11 | 丝绸路 | 因此处曾设有缫丝厂得名。 | 南北 | 兴业路至村南 | 1270 | 6 | ||||
2 | 北东洲 | 1 | 北环路 | 因位于村庄北侧,故名。 | 东西 | 方曹路-沿河路 | 286 | 4 | ||
2 | 自由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方曹路-西大街 | 120 | 4 | ||||
3 | 祥和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大街-沿河路 | 170 | 3 | ||||
4 | 吉祥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方曹路-西大街 | 120 | 3 | ||||
5 | 北东洲大街 | 为本村中心街,故名。 | 东西 | 方曹路-沿河路 | 400 | 4 | ||||
6 | 南门大街 | 此处曾为村圩砦南门,故名。 | 东西 | 方曹路-沿河路 | 400 | 4 | ||||
7 | 致富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幸福大街-南北大街 | 270 | 2.5 | ||||
8 | 平安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方曹路-银杏大街 | 160 | 2.5 | ||||
9 | 幸福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北东洲大街-沿河路 | 300 | 4 | ||||
10 | 西大街 | 位于村西侧,故名。 | 南北 | 北环路-北东洲大街 | 300 | 4 | ||||
11 | 银杏大街 | 此路种植有银杏,故名。 | 南北 | 北东洲大街-沿河路 | 300 | 4 | ||||
12 | 霍家大街 | 以姓氏命名,为村内老街巷,曾名霍家胡同。 | 南北 | 北环路-南门大路 | 300 | 4 | ||||
13 | 南北大街 | 因此路贯穿村庄南北得名。 | 南北 | 北环路-沿河路 | 600 | 3 | ||||
14 | 沿河路 | 此路临河,故名。 | 南北 | 北环路-方曹路 | 1200 | 4 | ||||
3 | 南东洲 | 1 | 文苑路 | 因通往学校得名。 | 东西 | 学校前-南东洲路 | 300 | 4 | ||
2 | 学前路 | 因通往学校得名。 | 东西 | 平安路-行洲路 | 500 | 4 | ||||
3 | 顺和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行洲路-环洲路 | 400 | 4 | ||||
4 | 中心街 | 因此路为村庄主街得名。 | 东西 | 环洲路-行洲路 | 600 | 4 | ||||
5 | 杏花老街 | 该村曾名杏花村,该路为老街巷,故名。 | 东西 | 行洲路-平安路 | 700 | 4 | ||||
6 | 行洲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学前路-杏花路 | 600 | 6 | ||||
7 | 育才路 | 因通往学校得名。 | 南北 | 学前路-中心街 | 500 | 4 | ||||
8 | 金杏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中心街-杏花老街 | 500 | 4 | ||||
9 | 聚财路 | 因此路设有商铺,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学前路-中心街 | 500 | 4 | ||||
10 | 幸福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顺和路-中心街 | 500 | 4 | ||||
11 | 银杏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中心街-杏花路 | 500 | 4 | ||||
12 | 十字路 | 为村庄老街巷,沿用老地名。 | 南北 | 中心街-杏花路 | 500 | 4 | ||||
13 | 南东洲路 | 为村庄主街,以本村村名命名。 | 南北 | 杏花路-学前路 | 700 | 4 | ||||
14 | 沿河路 | 因临河得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517 | 4 | ||||
4 | 清和庄 | 1 | 清和大街 | 为本村中心街,故名。 | 东西 | 西起迎宾路,东至张台线 | 440 | 6 | ||
2 | 清和后街 | 因位于村庄北侧,故名。 | 东西 | 西起迎宾路,东至张台线 | 290 | 6 | ||||
3 | 永和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起迎宾路,东至张台线 | 382 | 4 | ||||
4 | 富民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起迎宾路,东至张台线 | 416 | 7 | ||||
5 | 水囤路 | 因此路有水囤,故名。 | 东西 | 西起迎宾路,东至通达路 | 316 | 8 | ||||
6 | 后碾街 | 因此路有碾台,故名。 | 东西 | 西起迎宾路,东至福寿路 | 245 | 5 | ||||
7 | 育才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起迎宾路,东至通达路 | 290 | 5 | ||||
8 | 田园路 | 因此路通菜园,故名。 | 东西 | 西起迎宾路,东至通达路 | 270 | 5 | ||||
9 | 清和老街 | 因此路为村庄老街,故名。 | 东西 | 西起迎宾路,东至通达路 | 270 | 5 | ||||
10 | 黄杨树街 | 因此路有黄杨树,故名。 | 东西 | 西起安康路,东至村东 | 200 | 4 | ||||
11 | 人和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起安康路,东至通达路 | 185 | 4 | ||||
12 | 竹青路 | 因此路栽种竹子,故名。 | 东西 | 西起安康路,东至张台线 | 240 | 4 | ||||
13 | 清和前街 | 因此路位于村庄南侧,故名。 | 东西 | 西起安康路,东至通达路 | 260 | 4 | ||||
14 | 迎宾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东西 | 西北起村北,东至通达路 | 640 | 6 | ||||
15 | 石马路 | 因此路有奇石,状如马,故名。 | 南北 | 北起清和后街,南至育才街 | 184 | 4 | ||||
16 | 安康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565 | 5 | ||||
17 | 幸福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后碾街 | 230 | 4 | ||||
18 | 永安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永和街 | 190 | 4 | ||||
19 | 福寿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569 | 5 | ||||
20 | 通达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750 | 4 | ||||
5 | 王家庄 | 1 | 庄北路 | 因位于村庄北侧得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520 | 10 | ||
2 | 北大汪路 | 因途经池塘得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520 | 10 | ||||
3 | 东西门路 | 因途经老村门得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520 | 8 | ||||
4 | 围里路 | 因位于村庄原寨墙内,故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520 | 10 | ||||
5 | 长兴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两河村路(暂名)至田石路 | 2400 | 10 | ||||
6 | 福兴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宏图路至村南 | 570 | 10 | ||||
7 | 富民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570 | 8 | ||||
8 | 同心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570 | 10 | ||||
9 | 福安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570 | 8 | ||||
10 | 福康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570 | 10 | ||||
11 | 东兴街 | 位于村庄东侧,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570 | 10 | ||||
6 | 张家岭 | 1 | 崇文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280 | 4 | ||
2 | 创业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220 | 6 | ||||
3 | 诚德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395 | 4 | ||||
4 | 孝德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550 | 4 | ||||
5 | 中心大街 | 为村内主街,故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500 | 6 | ||||
6 | 善德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295 | 4 | ||||
7 | 老井街 | 此处有老井口,故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34 | 4 | ||||
8 | 明德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45 | 4 | ||||
9 | 崇德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230 | 4 | ||||
7 | 南石沟 | 1 | 文化路 | 因通往学校得名。 | 东西 | 起天蒙路东止于南石沟小学东 | 800 | 8 | ||
2 | 青年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起天蒙路东止于南石沟小学东 | 420 | 6 | ||||
3 | 友谊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天蒙路至西门外大街 | 220 | 6 | ||||
4 | 平安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文化路至友谊路 | 320 | 6 | ||||
5 | 吉祥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方曹路至友谊路 | 220 | 6 | ||||
6 | 育才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文化路至龙王沟石板桥 | 520 | 10 | ||||
7 | 祥瑞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方曹路至团结街 | 220 | 5 | ||||
8 | 祥和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文化路至团结街 | 340 | 6 | ||||
9 | 祥云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文化路至团结街 | 340 | 6 | ||||
10 | 西门外大街 | 因位于老西门附近得名。 | 南北 | 文化路至友谊路 | 380 | 10 | ||||
11 | 仁义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文化路至老戏台 | 280 | 6 | ||||
12 | 金融胡同 | 因附近设有金融站得名 | 南北 | 文化路至老戏台 | 280 | 6 | ||||
13 | 老油坊胡同 | 因附近设有油坊得名。 | 南北 | 文化路至村北 | 480 | 6 | ||||
14 | 团结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育才路至西门外大街 | 130 | 6 | ||||
15 | 中心大街 | 为本村中心街,故名。 | 南北 | 方曹路至龙王沟 | 320 | 10 | ||||
16 | 老戏台大街 | 因该路通往老戏台得名。 | 东西 | 西门外大街至老油坊胡同 | 130 | 6 | ||||
17 | 唐槐大街 | 因附近有唐槐树得名。 | 东西 | 方曹路至龙王沟南石沟大桥 | 320 | 10 | ||||
18 | 南门外大街 | 因位于老南门附近得名。 | 南北 | 方曹路至唐槐街 | 350 | 6 | ||||
19 | 南胡同大街 | 为老地名沿用。 | 南北 | 方曹路至唐槐街 | 160 | 4 | ||||
20 | 东门外大街 | 因位于老东门附近得名。 | 南北 | 方曹路至唐槐街 | 220 | 6 | ||||
上冶镇 | 1 | 上冶镇驻地 | 1 | 兴东路 | 因位于兴国庄东得名。 | 东西 | 西起镇驻地西,东至镇驻地东 | 3000 | 12 | |
2 | 文兴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起玉美路,东至紫荆路 | 550 | 8 | ||||
3 | 文延路 | 上冶地名来历又一解释为“上延”,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起玉美路,东至上冶三村 | 800 | 10 | ||||
4 | 玉泉路 | 因途经玉泉观得名。 | 东西 | 西起镇驻地西,东至镇驻地东 | 2800 | 16 | ||||
6 | 洪河北路 | 因位于洪河北侧得名。 | 东西 | 西起玉美路,东至紫荆河西路 | 1500 | 8 | ||||
7 | 文昌路 | 因途经学校,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起玉美路,东至紫荆路 | 560 | 8 | ||||
8 | 健康路 | 因途经学校,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北起文泗路,南至文昌路 | 1360 | 6 | ||||
9 | 毕城路 | 因途经毕城村,故名。 | 南北 | 北起文泗路,南至洪河北路 | 2600 | 12 | ||||
10 | 紫荆路 | 以境内河流命名。 | 南北 | 北起文泗路,南至洪河北路 | 1350 | 12 | ||||
11 | 紫荆河西路 | 因位于紫荆河西侧得名。 | 南北 | 北起玉泉路,南至洪河北路 | 1970 | 8 | ||||
12 | 紫荆河东路 | 因位于紫荆河东侧得名。 | 南北 | 北起向阳路,南至双邱村南 | 6700 | 8 | ||||
2 | 姚河庄 | 1 | 通河路 | 因通往浚河得名。 | 东西 | 上尤路至田石路 | 1326 | 5 | ||
2 | 顺河路 | 因通往浚河得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320 | 5 | ||||
3 | 兴和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上尤路至兴业路 | 370 | 5 | ||||
4 | 泰和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姚河中心街至田石路 | 1140 | 5 | ||||
5 | 兴尧路 | 村曾名“尧和庄”,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兴和路 | 320 | 3.5 | ||||
6 | 姚河中心街 | 因为村内中心街得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1300 | 5 | ||||
7 | 兴盛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通河路至兴和路 | 400 | 3 | ||||
8 | 兴业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姚河北路至幸福路 | 520 | 6 | ||||
3 | 大青太庄 | 1 | 麻家街 | 村曾名麻家庄,因此得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900 | 14 | ||
2 | 青池路 | 因连接大青太庄、曲池村得名。 | 东西 | 奇石城路-曲池村东 | 2350 | 14 | ||||
3 | 广场路 | 因途经村庄广场得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680 | 14 | ||||
4 | 富彩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370 | 12 | ||||
5 | 青太大街 | 为村主街,故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70 | 14 | ||||
6 | 常青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60 | 12 | ||||
4 | 平安曲池村 | 1 | 曲池西环路 | 因位于村西侧得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316 | 6 | ||
2 | 西井路 | 因有水井而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360 | 4 | ||||
3 | 曲池西街 | 因位于村西得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360 | 4 | ||||
4 | 会盟路 | 历史典故,传说为三国会盟之处,故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196 | 4 | ||||
5 | 曲池村大街 | 村内主街,因此得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366 | 8 | ||||
6 | 安居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276 | 3 | ||||
7 | 安池路 | 因通平安楼村与曲池村得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360 | 3 | ||||
8 | 曲池东环路 | 因位于村东侧得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360 | 4 | ||||
9 | 青池路 | 因通大青太庄、平安曲池村得名。 | 东西 | 奇石城路-曲池村东 | 2760 | 14 | ||||
10 | 北环路 | 因位于村北侧得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276 | 5 | ||||
11 | 后园路 | 因通村后菜园得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276 | 14 | ||||
12 | 大园路 | 原为通往老菜园的路 | 东西 | 会盟路至曲池村大街 | 50 | 10 | ||||
5 | 东岭村 | 1 | 文明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00米 | 4 | ||
2 | 幸福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50米 | 5 | ||||
3 | 东岭大街 | 村庄主街,因此得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00米 | 8 | ||||
4 | 枕流路 | 因通往玉泉观枕流亭得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753 | 6 | ||||
5 | 向阳路 | 位于村庄南侧,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至东岭大街 | 654 | 6 | ||||
6 | 富贵巷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至东岭大街 | 47 | 3 | ||||
7 | 致远巷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至东岭大街 | 47 | 3 | ||||
8 | 仁善巷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幸福路至东岭大街 | 111 | 3 | ||||
9 | 同心巷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幸福路至东岭大街 | 117 | 3 | ||||
10 | 聚福巷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幸福路至东岭大街 | 118 | 3 | ||||
11 | 家和巷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幸福路至东岭大街 | 114 | 3 | ||||
12 | 五福巷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幸福路至东岭大街 | 110 | 3 | ||||
13 | 安居巷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东岭大街至村东 | 85 | 3 | ||||
14 | 泰和巷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东岭大街至村东 | 115 | 6 | ||||
6 | 水湖村 | 1 | 北环路 | 因位于村北侧得名。 | 东西 | 田石路至东环路 | 600 | 6 | ||
2 | 喜庆街 | 此路有酒店,常承办喜宴,故名。 | 东西 | 田石路至丰收路 | 400 | 4 | ||||
3 | 长安老街 | 此路为老街,村庄曾名长安庄,因此得名。 | 东西 | 田石路至东环路 | 600 | 4 | ||||
4 | 水湖街 | 此路为村中心街,以本村村名命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1300 | 6 | ||||
5 | 南水库路 | 通往村南水库,因此得名。 | 东西 | 田石路至丰收路 | 500 | 4 | ||||
6 | 电商街 | 因此路电商户较为集中,故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300 | 4 | ||||
7 | 育才路 | 此路曾驻有小学,故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600 | 6 | ||||
8 | 健康路 | 此路有村卫生室,取吉祥嘉言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00 | 4 | ||||
9 | 平安路 | 取吉祥嘉言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00 | 4 | ||||
10 | 丰收路 | 因通田地,取吉祥嘉言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600 | 6 | ||||
11 | 东环路 | 因位于村庄最东侧,故名。 | 南北 | 北环路至水湖街 | 400 | 6 | ||||
薛庄镇 | 1 | 镇驻地 | 1 | 北外环路 | 因位于镇驻地北得名。 | 东西 | 大青山路至五彩山路 | 2140 | 6 | |
2 | 抗大路 | 因途经抗大中学得名。 | 东西 | 大青山路至五彩山路 | 1600 | 8 | ||||
3 | 南外环路 | 因位于镇驻地南得名。 | 东西 | 北外环路至南外环路 | 2000 | 8 | ||||
4 | 大青山路 | 以本区域自然地理实体得名。 | 南北 | 北外环路至南外环路 | 1700 | 8 | ||||
5 | 银杏大街 | 因途经古银杏树得名。 | 南北 | 北外环路至南外环路 | 2000 | 8 | ||||
6 | 薛固路 | 薛庄曾名薛固,因此得名。 | 南北 | 北外环路至南外环路 | 1200 | 8 | ||||
7 | 吉山路 | 以本区域自然地理实体得名。 | 南北 | 北外环路至南外环路 | 1200 | 8 | ||||
8 | 五彩山路 | 以本区域自然地理实体得名。 | 南北 | 北外环路至南外环路 | 1250 | 8 | ||||
2 | 新东蒙王庄 | 1 | 王庄街 | 以本村村名得名。 | 东西 | 村西-村东 | 362 | 8 | ||
2 | 阳光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村东 | 430 | 8 | ||||
4 | 王庄临河路 | 因临河得名。 | 南北 | 村北-村南 | 575 | 8 | ||||
5 | 王庄东路 | 因位于村东部得名。 | 南北 | 村北-村南 | 270 | 8 | ||||
3 | 通太庄 | 1 | 通太路 | 因途经通太庄,故名。 | 南北 | 文泗路至向阳路 | 1870 | 8 | ||
4 | 高家围子村 | 1 | 文阳路 | 因连接文泗路与向阳路得名。 | 南北 | 南起文泗路北止向阳路 | 3000 | 6 | ||
2 | 机灌路 | 因此处曾设有机灌站得名。 | 东西 | 东至盐店西至颜林 | 188 | 6 | ||||
5 | 北王家庄 | 1 | 明德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至泉重路 | 300米 | 6 | ||
2 | 聚德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至泉重路 | 200米 | 6 | ||||
3 | 北王家庄路 | 为本村主路,因此得名。 | 东西 | 村西至泉重路 | 500米 | 6 | ||||
4 | 仁爱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00米 | 6 | ||||
5 | 仁义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00米 | 6 | ||||
6 | 仁厚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00米 | 6 | ||||
7 | 仁慧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400米 | 6 | ||||
6 | 张家湾 | 1 | 平安大街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泉重路-村东 | 2000 | 8 | ||
2 | 幸福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南河边-村北 | 500 | 6 | ||||
3 | 健康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南河边-村北 | 500 | 6 | ||||
4 | 连心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南河边-村北 | 2000 | 8 | ||||
7 | 胜粮庄 | 1 | 圣贤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村东 | 130 | 5 | ||
2 | 育才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村东 | 400 | 5 | ||||
3 | 昌盛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村东 | 420 | 5 | ||||
4 | 胜礼大街 | 村庄曾名胜礼庄,因此得名。 | 东西 | 村西-村东 | 480 | 16 | ||||
5 | 振兴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文泗路 | 750 | 5 | ||||
6 | 胜粮大街 | 因此路为村庄主街得名。 | 南北 | 村北-文泗路 | 750 | 8 | ||||
7 | 八里槐路 | 该路途经八里槐,因此得名。 | 南北 | 村北-文泗路 | 715 | 5 | ||||
8 | 富民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文泗路 | 525 | 5 | ||||
9 | 文化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文泗路 | 245 | 5 | ||||
探沂镇 | 1 | 镇驻地 | 1 | 丰收河西路 | 因位于丰收河西侧,故名。 | 南北 | 北起滨河大道,南至327国道 | 1190 | 8 | |
2 | 丰收河东路 | 因位于丰收河东侧,故名。 | 南北 | 北起滨河大道,南至光明路 | 3310 | 8 | ||||
3 | 新西路 | 位于镇驻地西侧新开发区域,故名。 | 南北 | 北起327路,南至朝阳路 | 2965 | 14 | ||||
4 | 永乐路 | 寓意居民永远幸福康乐,故名。 | 南北 | 北起发展路,南至朝阳路 | 2080 | 16 | ||||
5 | 兴业路 | 寓意产业兴盛,故名。 | 南北 | 北起滨河大道,南至朝阳路 | 3960 | 18 | ||||
7 | 朝阳路 | 寓意产业兴盛,故名。 | 东西 | 西起新西路,东至创业路 | 3680 | 22 | ||||
2 | 探沂镇 | 6 | 沈东路 | 以起止点村名命名。 | 东西 | 西起崮山西头村,东至沈家村 | 9148 | 14 | ||
3 | 王富村 | 1 | 王富中心街 | 因为村中心街,故名。 | 东西 | 镇东外环路-富旺路 | 660 | 18 | ||
2 | 府前街 | 位于村前,故名。 | 东西 | 镇东外环路-富旺路 | 660 | 18 | ||||
3 | 富国路 | 以村名“富”开头,按“国泰民安康”顺序命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350 | 8 | ||||
4 | 富泰路 | 以村名“富”开头,按“国泰民安康”顺序命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350 | 8 | ||||
5 | 富民路 | 以村名“富”开头,按“国泰民安康”顺序命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350 | 8 | ||||
6 | 府佑路 | 村曾名“王府”,此路为村西侧大街,故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375 | 18 | ||||
7 | 富安路 | 以村名“富”开头,按“国泰民安康”顺序命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375 | 8 | ||||
8 | 富康路 | 以村名“富”开头,按“国泰民安康”顺序命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375 | 8 | ||||
9 | 富昌路 | 以村名“富”开头,按“昌盛永兴旺”顺序命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375 | 8 | ||||
10 | 府佐路 | 村曾名“王府”,此路为村东侧街,故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425 | 18 | ||||
11 | 富盛路 | 以村名“富”开头,按“昌盛永兴旺”顺序命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350 | 8 | ||||
12 | 富永路 | 以村名“富”开头,按“昌盛永兴旺”顺序命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350 | 8 | ||||
13 | 富兴路 | 以村名“富”开头,按“昌盛永兴旺”顺序命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350 | 8 | ||||
14 | 富旺路 | 以村名“富”开头,按“昌盛永兴旺”顺序命名。 | 南北 | 村南-村北 | 350 | 8 | ||||
朱田镇 | 1 | 镇驻地 | 1 | 朱田中心街 | 因该路沿镇中心穿过,故名。 | 东西 | 东起嘉乐路,西至平安路。 | 2000 | 20 | |
2 | 振兴路 | 因该路有工业园,故名。 | 东西 | 东起兴业路,西至平安路。 | 535 | 7 | ||||
3 | 南一环路 | 因该路在镇驻地南边而建,故名。 | 东西 | 东起嘉乐路,西至平安路。 | 2000 | 7 | ||||
4 | 兴商路 | 因该路沿驻地商业区而建,故名。 | 东西 | 东起嘉乐路,西至坤河东路。 | 1000 | 12 | ||||
5 | 乾河北路 | 因该路沿朱田河(又名乾河),而建,故名。 | 东西 | 东起知方桥,西至由吾桥。 | 2330 | 5 | ||||
6 | 乾河南路 | 因该路沿朱田河(又名乾河)而建,故名。 | 东西 | 东起知方桥,西至由吾桥。 | 2330 | 5 | ||||
7 | 平安路 | 因该路途经派出所,故名。 | 南北 | 北起乾河南路,南至南一环路。 | 975 | 7 | ||||
8 | 兴业路 | 因该路途经工业区而建,寓意工业兴镇,故名。 | 南北 | 北起费朱路(朱田镇农商行),南至南一环路。 | 990 | 10 | ||||
9 | 坤河东路 | 因该路沿河而建,故名。 | 南北 | 北起知方桥,南至南一环路。 | 2400 | 10 | ||||
10 | 坤河西路 | 因该路沿河而建,故名。 | 南北 | 北起乾河南路,南至田石路。 | 1153 | 10 | ||||
11 | 文化路 | 因中学、小学、幼儿园建在路两侧,故名。 | 南北 | 北起兴商路,南至南一环路。 | 1388 | 12 | ||||
12 | 清廉路 | 因该路途经王雅亮广场而建,故名。 | 南北 | 北起兴商路,南至南一环路。 | 3760 | 7 | ||||
13 | 嘉乐路 | 因该路通往家乐庄,故吉祥嘉言命名。 | 南北 | 北起费梁路,南至家乐庄,故名。 | 1600 | 5 | ||||
2 | 镇域 | 14 | 由梁路 | 因该路途经由吾村,至梁邱镇界,故名。 | 南北 | 北起由吾桥,南至梁邱镇界。 | 13500 | 7 | ||
15 | 娄景路 | 因该路途经娄景洞,故名。 | 东西 | 西起元宝石与梨库套村交界处,东至银杏路。 | 6430 | 5 | ||||
16 | 海棠路 | 因该路两侧栽植海棠花,故名。 | 东西 | 东起田石路,西至崔家沟项目区。 | 7600 | 7 | ||||
17 | 明石路 | 因该路途经明石塘村,故名。 | 东西 | 东起由梁路,西至费梁路。 | 5000 | 7 | ||||
3 | 龙杏村 | 1 | 银杏路 | 因该路途经唐代银杏古树,故名。 | 南北 | 北至包家庄北,南至苑上桥。 | 1300 | 7 | ||
2 | 琴泉路 | 因该路途经琴泉,故名。 | 东西 | 西起龙杏村委,东至苑上村西。 | 200 | 5 | ||||
4 | 北崖村 | 1 | 北崖路 | 因途经北崖村,故名。 | 南北 | 北起娄景路,南至费梁路。 | 750 | 4 | ||
2 | 梨园路 | 因途经梨园,故名。 | 东西 | 北崖路至村北 | 900 | 3.5 | ||||
5 | 大由吾村 | 1 | 由香路 | 因盛产由吾藕,取“香远益清”按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费梁路 | 200 | 4 | ||
2 | 由远路 | 因盛产由吾藕,取“香远益清”按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费梁路 | 218 | 4 | ||||
3 | 由益路 | 因盛产由吾藕,取“香远益清”按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费梁路 | 218 | 4 | ||||
4 | 由胜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费梁路 | 218 | 4 | ||||
5 | 由吾路 | 以本村村名命名。 | 南北 | 大由吾村北至小由吾村南 | 950 | 10米/4米 | ||||
6 | 由清路 | 因盛产由吾藕,取“香远益清”按序命名。 | 南北 | 村北至费梁路 | 218 | 4 | ||||
6 | 小西场村 | 1 | 小西场路 | 以本村村名命名。 | 南北 | 小西场村北至费梁路 | 330 | 4 | ||
7 | 小由吾村 | 1 | 荷香路 | 因该路通藕塘,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240 | 8 | ||
2 | 荷韵路 | 因该路通藕塘,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240 | 8 | ||||
3 | 荷源路 | 因该路通藕塘,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240 | 8 | ||||
8 | 水沟村 | 1 | 水沟路 | 以本村村名命名 | 南北 | 费梁路至村南 | 1000 | 4 | ||
梁邱镇 | 1 | 镇驻地 | 1 | 滨河北路 | 因该路沿温凉河北岸而建,故名。 | 东西 | 西起振兴路,东至241省道 | 2690 | 8 | |
2 | 振兴路 | 因该路与人民路交会,寓乡村振兴,生活富裕之意,故名。 | 南北 | 北至人民路,南至滨河北路 | 1450 | 10 | ||||
3 | 工业路 | 因该路有工业园,工业富镇,故名。 | 南北 | 北至241省道,南至温河路 | 1020 | 10 | ||||
2 | 邵庄村 | 1 | 邵庄大街 | 该路途经邵庄,故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600 | 6米 | ||
2 | 古居巷 | 因该路途经古建筑,故名。 | 东西 | 村西至村东 | 300 | 3米 | ||||
3 | 李家庄路 | 因该路途经李家庄,故名。 | 东西 | 村中心向东 | 900 | 4 米 | ||||
3 | 雁鸣湖村 | 1 | 店子路 | 因该路途经店子自然村,故名。 | 南北走向 | 村南、村北 | 592 | 4米 | ||
2 | 成才路 | 因该路途经学校,寓意学生学业有成,故名。 | 南北走向 | 村南、油房联小 | 362 | 4米 | ||||
3 | 振兴路 | 寓意村庄振兴,产业发展,故名。 | 南北走向 | 村南、村北 | 464 | 6米 | ||||
4 | 油房路 | 因该路途经油房自然村,故名。 | 南北走向 | 村南、村北 | 669 | 4米 | ||||
5 | 周家庄路 | 因该路途经周家庄自然村,故名。 | 南北走向 | 村南、村北 | 586 | 4米 | ||||
新庄镇 | 1 | 镇驻地 | 1 | 新北路 | 位于镇政府北侧,故名。 | 东西 | 西起滨河路,东至梅齐崮路 | 1260 | 8 | |
2 | 新和路 | 位于镇政府前,故名。 | 东西 | 西起231省道,东至洪官路 | 7050 | 12 | ||||
3 | 学苑北路 | 位于学校北侧,故名。 | 东西 | 西起新纸路,东至梅齐崮路 | 930 | 10 | ||||
4 | 府前老街 | 位于老镇政府前,故名。 | 东西 | 西起滨河路,东至梅齐崮路 | 1150 | 16 | ||||
5 | 滨河路 | 位于新庄河东侧。故名。 | 南北 | 北起天景路,南至横沟崖桥北 | 6540 | 12 | ||||
6 | 新纸路 | 途经新庄村、纸房村,故名。 | 南北 | 北起纸房村,南至新庄村 | 470 | 10 | ||||
7 | 几辈崖路 | 位于几辈崖前侧,故名。 | 南北 | 北起新北路,南至府前路 | 1150 | 10 | ||||
8 | 梅齐崮路 | 位于梅齐崮前侧,故名。 | 南北 | 北起兴旺庄,南至518国道。 | 1090 | 10 | ||||
9 | 振兴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南至518国道,北至新和路 | 700 | 10 | ||||
10 | 新富路 | 因连接新庄、石井镇富兴村得名。 | 东西 | 西起石井镇界,东至新庄镇新庄村 | 4980 | 8 | ||||
11 | 泰岭路 | 起点太和庄村,终点富兴村 | 东西 | 西北起新富路,东至231国道 | 6920 | 8 | ||||
12 | 丰厚路 | 起点太和庄村,终点官里庄村 | 东西 | 西起231省道,东至胜庄 | 5290 | 10 | ||||
马庄镇 | 1 | 镇驻地 | 1 | 北环路 | 位于镇驻地北侧。 | 东西 | 西起夏庄东,东至金叶路 | 2300 | 10 | |
2 | 育才路 | 道路两侧分布马庄中学、马庄小学、马庄幼儿园,故名。 | 东西 | 西起三兰路,东至长寿路 | 960 | 5 | ||||
3 | 马庄中心街 | 道路位于镇驻地中心,是马庄村最早街道,故名。 | 东西 | 西起涑河北路,东至金叶路 | 2300 | 16 | ||||
4 | 马庄前街 | 位于马庄村前,为镇驻地老街,俗称前街。 | 东西 | 西起秋实路,东至街东 | 3700 | 5 | ||||
5 | 涑河北路 | 道路位于涑河北,沿河分布,故名。 | 南北 | 西起马庄中心街,东至北豹窝村东 | 1300 | 6 | ||||
6 | 长寿路 | 因途经长寿山得名 | 南北 | 北起北环路,南至涑河北路 | 1400 | 10 | ||||
7 | 春华路 | 寓意繁荣昌盛,故名。 | 南北 | 北起北环路,南至涑河北路 | 1000 | 5 | ||||
8 | 秋实路 | 寓意繁荣昌盛,故名。 | 南北 | 北起北环路,南至涑河北路 | 1500 | 16 | ||||
9 | 团结路 | 寓意民族团结,故名。 | 南北 | 北起驻地北,南至马庄中心街 | 1100 | 16 | ||||
10 | 民族路 | 寓意民族团结,故名。 | 南北 | 北起驻地北,南至涑河北路 | 1100 | 12 | ||||
11 | 金叶路 | 因途经烟站,故名。 | 南北 | 北起北环路,南至涑河北路 | 1190 | 10 | ||||
胡阳镇 | 1 | 镇驻地 | 1 | 学苑前街 | 位于学校前侧,故名。 | 东西 | 西起胡阳河路,东至文东路 | 750 | 12 | |
2 | 工业园路 | 位于工业园区,故名。 | 南北 | 北起镇驻地北,南至方马路 | 1000 | 8 | ||||
3 | 岩峪南路 | 位于岩峪村南侧,故名。 | 南北 | 北起镇驻地北,南至方马路 | 1000 | 5 | ||||
4 | 胡阳河路 | 位于胡阳河东侧,故名。 | 南北 | 北起镇驻地北,南至干渠 | 900 | 6 | ||||
5 | 育才路 | 因途经学校得名。 | 南北 | 北起镇驻地北,南至胡阳村 | 1260 | 6 | ||||
6 | 文东路 | 因为连接县区东外环路与文泗路得名。 | 南北 | 北起镇驻地北,南至北尹大桥 | 1260 | 6 | ||||
7 | 新马路 | 因途经新胜庄与养马庄,故名。 | 南北 | 北起新胜庄北,南至方马路 | 450 | 4 | ||||
石井镇 | 1 | 镇驻地 | 1 | 翼城大街 | 石井镇城后村有古翼城遗址,故名。 | 东西 | 西起石井镇卫生院西,东至米坡东桥头 | 680 | 10 | |
2 | 香城河北路 | 沿香城河建成,位于北侧,故名。 | 东西 | 西起城后村东头桥,东至石井中学桥西 | 1120 | 5 | ||||
3 | 香城河南路 | 沿香城河建成,位于南侧故名。 | 东西 | 西起日定线,东北至石板路 | 718 | 4 | ||||
4 | 石井后街 | 位于石井镇中心街后,故名。 | 东西 | 西起日定线,东至惠民路 | 570 | 6 | ||||
5 | 石井中心街 | 为石井镇驻地商铺最集中的一条街,故名。 | 东西 | 西起石井村村西,东至后石井桥 | 1020 | 8 | ||||
6 | 石井前街 | 位于镇政府最南侧,中心街前,故名。 | 东西 | 西起石井村村西,东至徐河路 | 500 | 4 | ||||
7 | 育才路 | 因通往石井中心小学,故名。 | 南北 | 北起翼城大街,南至石井小学 | 995 | 7 | ||||
8 | 富民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北起石板路,南至石井后街粮管所-沿河路 | 610 | 5 | ||||
9 | 惠民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南北 | 北起石板路,南至石井后街粮管所-沿河路 | 650 | 4 | ||||
2 | 镇域 | 10 | 石板路 | 连接石井村、板桥村,故名。 | 东西 | 西起米坡村桥东-东至板桥村桥西 | 4300 | 6 | ||
11 | 石富路 | 因由镇驻地通往富兴村,故名。 | 东西 | 西起镇驻地东,东至富兴村 | 5600 | 6 | ||||
12 | 麦茬山路 | 因沿麦茬山而建,故名。 | 南北 | 西北起镇驻地东,东南至龙潭沟村西 | 1600 | 6 | ||||
13 | 风车路 | 为风车观光路,故名。 | 东西 | 西北起龙潭沟村西,东南至东峪山口 | 7000 | 6 | ||||
14 | 金叶路 | 此路穿过石井镇最大黄烟种植区秋家湖,故名。 | 东西 | 西起梁石路,东至安乐窝村 | 1200 | 5 | ||||
15 | 安乐路 | 因纵穿安乐窝村,故名。 | 南北 | 北起安乐窝村北,南至日定线 | 830 | 5 | ||||
17 | 高桥街 | 位于高桥村,是老街,故名。 | 南北 | 北起日定线,南至徐河路 | 1600 | 5 | ||||
18 | 双高路 | 因连接高桥村、高岩村,故名。 | 东西 | 西起日定线,东至徐河路 | 2600 | 5 | ||||
3 | 边家庄 | 16 | 边家庄路 | 此路位于家庄内,故名。 | 南北 | 村北至村南 | 650 | 5 | ||
东蒙镇 | 1 | 东蒙镇 | 1 | 顺阳路 | 因此路顺阳桥得名。 | 东西 | 西起文石路,东至天蒙路 | |||
2 | 温泉路 | 因此路途经温泉得名。 | 东西 | 西起天蒙路,东至指动石路 | 3660 | 5 | ||||
3 | 财源路 | 因道路两侧为蔬菜种植区,故名。 | 东西 | 西起北石沟村西,东至花坡村 | 1200 | 8 | ||||
4 | 文贤路 | 因连接文泗路与小贤河村得名。 | 南北 | 北起向阳路,南至文泗路 | 4310 | 4 | ||||
5 | 龙河路 | 因位于龙岗河东侧得名。 | 南北 | 北起龙雨庄西北,南至文泗路 | 4380 | 6 | ||||
6 | 文石路 | 因连接文泗路与北石沟村得名途经欢庆庄得名。 | 南北 | 北起文泗路,南临祊河 | 4850 | 7 | ||||
7 | 旅游路 | 因通往旅游区得名。 | 南北 | 北起新安村南,南至滨河北路 | 11130 | 7 | ||||
8 | 红山路 | 因位于红山前侧得名。 | 东西 | 西起红山前村,东至红果路 | 565 | 6 | ||||
9 | 红果路 | 因通往山楂广场得名。 | 南北 | 北起向阳路,南至龙贺路 | 624 | 6 | ||||
10 | 龙贺路 | 因连接龙雨庄与贺乐石村得名。 | 东西 | 西起龙雨庄东,东至贺乐石村南 | 1180 | 6 | ||||
2 | 龙雨庄 | 11 | 龙雨庄路 | 因通往龙雨庄得名。 | 南北 | 北起向阳路,南至龙河路 | ||||
12 | 龙贤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起文贤路,东至村东。 | ||||||
13 | 龙文路 | 取吉祥之意命名。 | 东西 | 西起文贤路,东至村东。 | ||||||
大田庄乡 | 1 | 周家庄 | 1 | 周家庄路 | 以本村村名命名。 | 东西 | 柿树园村桥---村东 | 1702 | 6 | |
2 | 前河路 | 因位于周家庄北侧,故名。 | 东西 | 柿树园村南150米---周家庄观景台 | 1610 | 6 | 借道马田路 | |||
4 | 玉带路 | 因道路呈环形带状,故名。 | 南北-东西-南北 | 周家庄景观墙--马田路 | 1280 | 4 | ||||
黄土村、周家庄 | 3 | 紫藤路 | 道路两侧种植有紫藤,故名。 | 东西 | 黄土村委会--柿树园村南150米 | 1050 | 4 | |||
费城街道、探沂镇 | 1 | 费县经济开发区 | 1 | 许由路 | 本条道路在探沂镇总体规划(2012-2030)中,西起开发区岩滨路,东至探沂镇碗窑路,因位于许由城村南侧,命名为许由路。 | 东西 | 西至岩滨路,东至327国道(新) | 1890 | 40 | |
2 | 丰益路 | 寓意为丰厚的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福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故名。 | 东西 | 西起徕庄铺路,东至327国道(新) | 1150 | 40 | ||||
3 | 双创路 | 因途经双创工业园区,故名。 | 南北 | 北至滨河路,南至327国道 | 1931 | 40 | ||||
4 | 徕庄铺路 | 因途经北徕庄铺村、前徕庄铺村,故名。 | 南北 | 北起许由路,南至前徕庄铺村 | 2125 | 25 | ||||
5 | 朱龙河路 | 因途经朱龙河,故名。 | 南北 | 北至滨河路,南至327国道 | 2028 | 30 | ||||
费城街道 | 1 | 高铁片区 | 1 | 浚河路 | 以县域河流名称命名。 | 南北 | 北起国电路,南至锦川路 | 1400 | 24 | 含规划路 |
2 | 祊河路 | 以县域河流名称命名。 | 南北 | 北起国电路,南至锦川路 | 1500 | 24 | 含规划路 | |||
3 | 温凉河路 | 以县域河流名称命名。 | 南北 | 北起国电路,南至327国道(新) | 700 | 24 | ||||
4 | 涑河路 | 以县域河流名称命名。 | 南北 | 北起国电路,南至锦川路 | 1580 | 24 | 含规划路 | |||
5 | 泇河路 | 以县域河流名称命名。 | 南北 | 北起国电路,南至锦川路 | 1460 | 16 | 含规划路 | |||
6 | 乾河路 | 以县域内河流名称命名,乾河即朱田河。 | 南北 | 北起国电路,南至327国道(新) | - | - | 规划路 | |||
7 | 青龙河路 | 以县域内河流名称命名,城区护城河,别称青龙河。 | 南北 | 北起国电路,南至腾飞路 | ||||||
8 | 国电路 | 因该路通费县国电厂,故名。 | 东西 | 西起田石路,东至青龙河路 | 2000 | 24 | ||||
9 | 腾飞路 | 寓意产业发展蓬勃,故名。 | 东西 | 西起田石路,东至231省道 | 2080 | 24 | ||||
10 | 迅达路 | 寓意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理念。 | 东西 | 西起涑河路,东至231省道 | 950 | 16 | 含规划路 | |||
11 | 科创路 | 寓意规划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故名。 | 东西 | 西起居民庄东,东至231省道 | - | - | 待修建 | |||
12 | 兴城路 | 寓意规划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故名。 | 东西 | 西起居民庄东,东至祊河路 | - | - | 规划路 | |||
13 | 锦川路 | 因该路位于规划区前侧,寓意规划区产业兴盛,锦绣前程得名。锦川取自费县历史地名“锦川乡”。 | 东西 | 西起居民庄东,东至231省道 | 2100 | 10 |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方案由费县人民政府依法定程序审批和公布,经批准后,本方案具有法律效力,由费县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费县民政局)会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实施,由费县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费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方案文本一经批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确需变更和调整的,须按照法定流程进行审批。
费县民政局
2024年10月28日
一、工作背景
一是乡村发展的需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道路作为乡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村民日常出行、农产品运输等重要功能,更是乡村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为乡村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命名,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传承乡村文化的需要。费县是千年古县,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名资源。通过为道路命名,可以充分挖掘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魅力。例如,以乡村的历史典故、传统村落、特色产业、自然景观等为道路命名,既可以让人们了解乡村的历史和文化,助力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又可以增强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三是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新修道路、桥梁不断涌现,新地名将不断产生,老地名会不断消失,部分道路命名、更名不及时、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随意命名、重复命名的问题,重名同音、名不副实的命名时有出现,这些变化都对地名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城镇道路命名方案编制工作,可以对现存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审视,通过合理的规划命名调控与时序安排,逐步补齐乡村地名管理短板,加强乡村地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使地名工作更规范、更合理、更有序,从而达乡村地名管理体系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高度一致性。四是完善地名管理的需要。准确的道路名称有助于提高乡村的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乡村规划、土地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准确的道路名称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外来游客和投资者来说,清晰的道路名称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乡村,为乡村的旅游发展和招商引资创造条件。五是加强乡村地名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信息化时代,准确的道路名称对于乡村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通过为道路命名,可以为地图导航、物流配送等提供准确的信息,方便村民和外来人员的出行和生活。同时,也有助于乡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提升乡村的信息化水平。
二、工作依据
2023年民政部下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民函〔2023〕44号),要求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要求,不断健全乡村地名管理制度机制,织密乡村地名网,结合乡村建设、村庄规模优化、行政区划调整等,科学编制县级地名方案,适时编制乡镇级地名方案,规划乡村地名新风貌。2024年,我县被列为省级乡村地名方案编制试点县,探索开展城乡道路命名工作。
三、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乡村道路命名活动,促进乡村地名管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乡村地名信息在互联网地图平台实现全面准确规范标注,乡村地区出行导航能力显著提升。将乡村道路命名融入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做好品牌创建和信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费县司法局
2024年10月28日
2024年,我县被列为省级乡村地名方案编制试点县,探索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组织实施城乡道路命名编制工作。根据省市各级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地名管理实际,县民政局组织编制了《费县城乡道路命名工作方案》,现已广泛征求意见,并经县司法局备案审查。根据工作流程,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予以审议。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方案编制筹备情况
根据“地名要保持长久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工作要求,我局严格遵循“尊重历史、服务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结合乡村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社会经济特点,以及当地群众的认同感,科学有序开展方案编制工作。
(一)编制乡村道路命名规范性文件
为确保乡村地名命名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2024年7月,依据《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规政策要求,前后动员组织12名地名专家学者,对各乡镇(街道)的历史文献、地方志、老地图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实地走访座谈村庄当地老人、学者和文化名人30余次,为各乡镇(街道)、功能区圈定了命名特色,起草编制费县城镇道路命名规则及规划区道路命名指引14份。
(二)建立费县地名采词库
2024年7月,根据各地区现状地名特点,结合历史遗迹、山岭风光、地标村名、特色产业等元素,以原生地名为主,由老地名、历史地名衍生的新地名为辅,组建费县地名采词库,收录346条建议采词,为开展命名提供依据。
(三)组织召开部署动员会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2024年8月23日,县民政局组织召开费县“乡村著名行动”动员部署会暨城镇道路命名方案编制推进会,动员开展城乡道路命名工作,并对费县城乡道路命名规则、命名指引等开展意见征集,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初步修改。
(四)组织开展道路命名研究论证
根据各乡镇(街道)提交的命名方案清单,2024年9月 至10月,我局组织县地名专家库部分成员对各乡镇(街道)、功能区提交的命名方案进行研究论证,采取“专家-群众”面对面座谈方式,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对拟定的命名方案逐条论证分析,确保道路名称符合实际。
(五)整理编制《费县城乡道路命名工作方案》
2024年11月,根据走访调研结果,汇总形成《费县城乡道路命名工作方案》,并向各乡镇(街道)、功能区、县直相关部门(单位)组织开展意见征集,汇总整理各单位部门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命名方案。
二、方案主要内容
《费县城乡道路命名工作方案(讨论稿)》共五章十八条。第一章总则,对本次方案的编制背景、工作目的、指导思想等进行叙述;第二章为费县城镇道路命名规则指引,对道路命名相关事项及地名采词库建设进行规范;第三章为历史地名使用原则;第四章为本次参与命名工作的道路命名方案及示意图,共收录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高铁片区等343条道路;第五章为附则,对本方案部分事项进行说明。
三、相关论证审核评估情况
开展费县城乡道路命名工作是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县民政局严格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相关要求,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把命名关,合法合规开展各项工作,先后组织通过专家论证会议、局党组集体讨论会议、县司法局备案审查。通过对《费县城乡道路命名工作方案(讨论稿)》的风险综合评估,我局认为《费县城乡道路命名工作方案(讨论稿)》社会稳定风险可控,命名方案操作性强,经县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可以按要求推进发布实施。
费县民政局
2024年10月28日
地址:费县政通路4号 电话:0539-5221057
传真:0539-5228004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9-5021218
举报邮箱:fxzwgk@ly.shandong.cn
本站总访问量:
微信
手机版
费县人民政府主办 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Copyright © 2014-2022 费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3713250018 鲁ICP备05024408号 鲁公网安备371325023713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