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卫生健康局对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5号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的答复 | ||||||||||||||||||||||||
2024-12-19 作者: 点击数: | ||||||||||||||||||||||||
|
||||||||||||||||||||||||
曹广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已成为我县的工作重点,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机制、高校开展工作。结合您的建议,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县卫生健康局、县政法委等13部门印发了《费县2021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成立涵盖13部门的心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跨部门心理体系建设专家组和志愿者队伍,明确了部门职责分工和任务目标。印发了《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深入开展关爱“一老一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通知》、《关于启动全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护航”工程的通知》和《关于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心理健康宣讲团的通知》等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文件,建立学校、社区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 二是成立心理服务指导人才库并设置心理咨询室。目前有心理咨询师58人,建立了“卫生—公安—学校—社区—小区”社会治理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队伍,制定“规范化”运行机制,建立《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心理咨询保密制度》等专业心理服务制度,确保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无死角、零距离”。以县精神病医院为主,依托乡镇(街道)卫生院设置心理咨询室,目前15处乡镇(街道)卫生院均挂牌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康复科,12处镇街综治部门设置了咨询室。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心理健康评估与指导,县精神病医院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三是建立“家校医”协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家校医”协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家庭、学校和医院三方的协同合作,形成一个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1.家庭参与: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体系会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学校和医院也会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2.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会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此外,学校还会与医院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筛查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医院支持:在县精神病医院设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室1个;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心理咨询门诊各设置1个。医院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医院会提供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治疗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四是加强宣传提高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成立“全环境立德树人心理健康宣讲团”,组织心理健康宣讲进学校,分片分区分校有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线上心理健康服务,如网络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自测等,方便学生和家长随时获取心理健康支持。加强学校、家庭、医院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升专业素养与培训,心理健康宣讲团成员定期参加市里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培训,提高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