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农业农村局对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61号“关于大力发展我县酸枣种植基地建设”的答复 | ||||||||||||||||||||||||
2024-11-14 作者: 点击数: | ||||||||||||||||||||||||
|
||||||||||||||||||||||||
徐英明、吕尚伟、罗丙芹、韦树磊、孙成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县酸枣种植基地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县枣产业发展现状 费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很早前多在庭院和菜园地边上以及四旁栽植,很少成片发展建园。自此之后,开始零星建园,到了1975年全县有大枣园405亩,1985年后随着金丝小枣、红丹脆枣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全县枣树栽培面积迅速扩大,2002年面积达到2.93万亩,后因立地条件差,枣疯病发生严重,栽培面积出现下降,至2012年仅余不足万亩。2014年以来,枣产业的技术提升、收益提高和配套政策实施,栽植面积又开始稳步上升。目前,费县拥有枣树栽培面积1.85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6075万元。主要集中在新庄、费城街道、梁邱、探沂、石井等乡镇(街道)。全县共有大枣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7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市级合作社4家,注册了 “红丹脆枣”、“费县脆枣”、“柱子山”、“柱子新村”“荣茂山”“柱子枣缘”6个大枣商标,建成脆枣采摘园36个。2017年“费县脆枣”被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费县脆枣”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2022年费县被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枣滨州综合试验站确定为示范县。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优化技术集成,打造示范基地。2023年新庄镇的费县明金家庭农场确定为全县20处高标准果茶示范基地之一,优化整合枣种植新技术、新模式,重点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园艺地布覆盖、果园生草、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5项技术,提升了枣标准化生产水平,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加快品种更新,持续提升效益。实施品种改良,2023年引种山东果树所抗疯酸枣品种,在新庄镇试种;2020年至今,通过县级财政项目扶持,开展密植园间伐、枣疯病综合防治、示范园带动等诸多措施,连续实施了枣产业提升工程,传统枣产业焕发新生机。 (三)加强品牌宣传,提高果茶产品影响力。举办脆枣采摘节、擂台赛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果品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进一步扩大了费县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经过近几年的努力,2024年3月费县果茶服务中心成为山东经济林协会枣分会的副理事长单位,利于我县枣产业更好融合到全省枣产业的发展中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培育枣产业示范基地,发挥引领作用。以枣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为抓手,做好良种良法的集成,提高枣示范基地管理水平。完善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文章,拓展基地收益途径,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二)创新栽培模式,推广多样化栽培技术。2017年-2023年费县果茶服务中心在新庄镇进行了多样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推广,累计建设单膜冷棚、双膜冷棚、冬暖式大棚100余亩,并在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工作组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下一步要加大推广多样化设施栽培技术力度,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三)加强科技培训,提高果农管理水平。依托建设示范基地,举办培训观摩活动,推广优质高产新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果园的生产条件。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对大枣产区进行合理规划,解决好产区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 在此,真诚感谢您对果茶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宝贵意见。 |
||||||||||||||||||||||||
【关闭窗口】 |